走出非洲(成本篇)


非洲旅行30天,很多人问我一共花了多少钱。这篇笔记专门浅谈这个现实的问题,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:

  1. 行程安排和队伍构成
  2. 这次旅行的成本构成
  3. 与其他人的成本对比
  4. 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
  5. 成本的优化思路
  6. 从成本谈谈旅行的意义

1. 行程安排和队伍构成

本次旅行于7月22日从北京出发,8月22日凌晨回到北京。除去非洲之外的转机和火车行程,在非洲大陆共停留30天,途经五个国家:津巴布韦、赞比亚、博茨瓦纳、纳米比亚、南非。从南非入境,也从南非出境。

下图是整个旅行路线,蓝色表示乘坐飞机,黄色表示乘坐汽车。绝大部分汽车为自驾,有一段特殊行程,我们乘坐了通宵本地大巴,从卡萨内到马翁,体验非常特别,我在游记中也有记录。
旅行路线图

我们一行八人,主要通过小红书组队,有澳籍华人,也有四川人、新疆人、珠海人,我则代表北京。其中三位珠海人是线下旧相识。年龄跨度较大,最大近70岁,最小刚满30岁,4男4女。职业方面,三位年长者已退休,据聊天判断,之前从事经商,其中罗大哥还是泰拳教练。其余四位都是老师,其中一位是飞行员教练,但只能算是财务自由后的个人爱好,而我则是一个无法定性的“自由人”。

之所以介绍队伍构成,是因为这与旅行成本密切相关。

我们8人在博茨瓦纳前半程之前分成两个队伍,因为入境非洲的时间和地点不同。真正组队是在博茨瓦纳后半程及纳米比亚境内。到南非后,由于队伍内讧严重,分裂为三个小队,各自进入南非。其中一位小伙伴因护照无空白页无法入境,只能提前回国。这样的分合让我有机会观察组队人数对成本的影响。

我们的行程在5月确定,留足了两个半月用于预订。预订的提前量也决定了最终成本。

2. 这次旅行的成本构成

我没有记账习惯,所以回到北京后,通过翻查群收款记录和信用卡账单整理花费明细。大项和多人共同消费项都统计了,个人单独消费主要是吃饭,这部分总共估算了2000元,只会多不会少。下面是本次旅行的总花费:

人民币:33734.85 元

除记录误差外,还涉及汇率问题,所以不是特别精确,但误差不会超过±1000元。另外,纳米比亚自驾时发生了一些意外,与租车公司责任认定还在争议,这是一笔较大的非常规支出,暂未计入成本清单。

下面是详细账单:
账单明细
看到这份账单,我只能感慨,真是一份长长的清单。

关于成本归类,有几点说明:

  1. 有些表面看似交通,但我归入了门票,比如乘坐直升机观景、乘游艇出海追鲸。这些必须乘坐特殊交通工具才能看到的景色,本质上是一种入场券。
  2. 有些小费,如拖车、换胎、升降胎压等,虽然与交通相关,但主要是为人付费,所以归为小费。
  3. 有些支出虽记不清具体内容,但根据时间和商户可推断为吃饭或购物,类别基本准确。

下面是各类型成本排序:
成本排序
交通是毫无疑问的最大支出,这也很好理解。既然是旅行,移动自己就是核心,交通就是为此服务。我们的交通支出包括机票、车票、租车、加油及事故维修等。

下面是各类别成本详细占比:
成本结构
从结构看,交通支出占比超过一半,加上住宿,共占73%。因此,若要优化成本,应从交通和住宿入手。

3. 与其他人的成本对比

每个人旅行偏好不同,路线、停留时间、具体活动各异,所以对比并不具备比价意义。我简单调研了几个案例,希望能看到不同总成本的主要差异,给后来人一些启示,也为自己下次旅行总结经验。

案例主要来自小红书和旅行途中遇到的中国游客。先看小红书几位博主的报价,有真实经历分享,也有旅行社报价。
小红书案例 1
小红书案例 2
小红书案例 3
小红书案例 4

最后一个是小红书AI总结。
小红书案例 5

小红书的案例中,还没有看到像我这样走了30天的。所以还是那句话,这些对比不能用于比价。除了旅行时长不同,旅行社报价中可能包含高端酒店,而我们住的都是中档酒店。
此外,旅行途中遇到一个老年团,他们是国内旅行社组织,时长30天。问其中一位老人,他说每人交了20万给旅行社,具体行程和国家不详。

我个人感觉,3.3万的成本,30天,5国,各项活动都体验到,没有住青旅,交通也不是靠走。此外,非洲还带给我许多意外体验。总体来说,虽然本次旅行成本还有优化空间(后文会提到),但整体是可以接受的。

4. 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

先简单分析一下我比别人省钱的地方:

  1. 首先是往返机票。在王璐同学的指点下,买到了3500元的往返机票。我还没遇到过比我们更便宜的。其他人单程7000元左右很常见,也有过万的。我们提前三个月购票,时间和地点灵活,反复对比,甚至为便宜机票调整了出发时间和城市。选择越多,预订越早,越有可能买到便宜机票。
  2. 其次是住宿。在纳米比亚有三处住营地,搭帐篷,只需支付营地费,一般每晚百元左右。营地旁的酒店通常价格昂贵。虽然小伙伴们对住帐篷有些叫苦,但我完全可以接受。只要睡袋温标合适,帐篷再小一点,住宿舒适度其实并不低。以后有机会还愿意选择住帐篷。
  3. 第三是自驾。组建八人队伍,除了觉得安全,人多还能平摊租车费用。八人需租两辆车,和四人一车相比不一定更便宜,但总体比报团或请司机便宜,代价是风险自负。
  4. 第四是签证。南非和纳米比亚签证我都是DIY,虽然麻烦,但主要是准备材料和填表,这些中介帮不上太多,自己一鼓作气完成就能省下中介费。我问过中介,光南非就要6800元,以后不打算再找中介办签证了。

再说说成本的本质。表面上交通和住宿是大头,但本质上,行程规划决定了这两项成本。抽象来看,交通和住宿可以用有向图表示:节点停留时间对应住宿成本,节点间的边长度对应交通成本。因此,行程规划影响了这两项成本。若总体路线不变,交通成本大致不变,节点多少和住宿方式决定住宿成本。

成本结构图

可以说,旅行规划决定了成本下限。
那么,什么影响旅行规划?我认为是团队人员构成。主要有两点:

  1. 人数。人多每人平摊成本更低,但众口难调,满足所有人意味着节点和边都增加。
  2. 旅行价值观。即每个人最看重什么。团队价值观越趋同,规划越能满足每个人需求,间接降低成本。前文介绍八人团队时特意提到背景,就是想说明这个团队价值观有分歧,最后分裂为三队也说明了这一点。关于如何通过互联网找合适的旅行搭子,我打算专门写一篇,敬请期待。

5. 成本的优化思路

回到我的旅行成本。我认为整体上没有特别大的优化空间。成本大头是交通,而路线已定,交通优化空间不多,况且机票已非常便宜。当然,如果纳米比亚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不赔,成本会陡增,唯一经验就是:安全驾驶很重要,保险合同很重要。

住宿成本倒是可以优化。纳米比亚行程太松散,很多地方停留过久,空耗时间。如果全程租带车顶帐篷的皮卡,可以随时停下来住宿,不仅能去更多地方,住宿成本也会显著降低。这也说明旅途规划很重要。

另外,之前北欧十五天旅行我花了2.5万,省钱做法是90%时间自己做饭。但在非洲不适用,因为只要不吃中餐就很便宜。中国的任何东西几乎是国内的4-5倍,材料和味道也比不上国内。有个中餐馆老板劝我们尽量不要吃中餐,说她开饭店主要是服务白人的。

还有个插曲,4月我用ChatGPT做过一个旅行规划,最后因组队8人未采用。今天写总结时翻出来看,觉得ChatGPT的时间和路线安排非常合理,用AI做旅行规划很有前景,尤其结合小红书。

6. 从成本谈谈旅行的意义

最后,聊聊我为什么分析成本。将旅行花费定义为“成本”,意味着我不希望旅行只是一场消费,而是一场投资。

旅途中,小伙伴们常讨论哪里好玩,也有很多人问我旅行好不好玩,我总是难以回答。也许是感受力不足,也许是词穷,总之我从未用“好玩”来评价旅行。之前翻译过KK的一篇博客,讲旅行的经验,我深表认同,更愿意像KK一样,把每次旅行当作一次学习。

学习,是从未见过的见过了,让大脑因经历更多而处变不惊;学习,是理解甚至接纳那些原本无法理解、与我不同的事物;学习,是面对困难时,总能保持“他强任他强,清风拂山岗;他横由他横,明月照大江”的泰然处之。

分析和优化成本,并不是要做一个抠门的人,而是让我养成复盘的习惯,也能让我下次旅行在同样成本下获得更多体验。更多体验和复盘的习惯,才可能带来真正的学习。此外,我不希望沦为只为发朋友圈和小红书而旅行的人,更希望成为能帮助他人的人,无论是旅行中的记录还是旅行结束后的总结,都希望能对他人有所帮助。这些就是我个人旅行的意义,也是让我在旅途中始终充满动力、不感到无聊的原因。


文章作者: 刑无刀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刑无刀 !
评论
  目录